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云人物

韩徐为,十岁继位的赵惠文王饿死父亲杀死兄长 为何还能被称为一代明君?如何评价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是战国后期赵国第七代君主,他继承了赵武灵王的基业,广召天下有才之士,从谏如流,赏罚严明,才使得本来弱小的赵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与强秦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赵惠文王堪称一代明君。

u=2842000918,4231521088&fm=26&gp=0_副本.jpg

赵惠文王赵何是战国后期赵国一位杰出的治世君主。他在位时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加之善于用人,轻徭薄赋,睦邻友好,为国家的发展营造出了一个有利的内外环境,最终将赵国推上鼎盛治世。他是赵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称王的君主,为赵国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一、首位赵王

赵何,是赵武灵王赵雍的儿子,也是赵国第一位正式称王的君主。至于赵武灵王,据现在能确信的资料来看,很可能生前就没有称王。有一种说法是,公孙衍发动五国相王,赵武灵王也称王了;但是不久,赵武灵王又取消了称王,他认为自己的国家还不强盛,称王是有名无实,便自降一格,自称赵君。

有人认为,赵武灵王最初没称王,后来见国家强盛了才称王,就应该称呼他为赵王。但更多的学者认为,赵武灵王生前并未称王,只称“君”,他所谓的“称王”之事实际上是儿子赵惠文王称王后,对他的追谥之号,其本人在生前并未直接、公然称王。也有人说,赵武灵王生前的确是称王了,因为他尊夫人吴娃为惠后,他若不是王,又何来后呢?但是,历史上的君主,自己本身不称王,夫人称后的又不是没有。故,不能将妻子称后与君主本身称王直接牵连一起。

还有人说,赵武灵王晚年,在国内已经称王,但对外还是自称赵君。这种可能性不能说没有,只是不会太大。在国内都已经公然称王了,对外还有必要遮遮掩掩的吗?从赵武灵王的一贯作风来看,不像那回事儿。所以,现在的影视剧中一致称呼他为赵王,实际上是欠妥的。而赵惠文王即位后,国内外形势已经大不一样了,因为战国七雄,甚至小小的宋国、中山国也跃跃欲试,要称王。在这种情况下,综合国力已经跻身各国前列的赵国,已经没有理由不称王了。于是,赵惠文王也就正式称王了,是为赵国历史上首位正式称王的君主。

u=119994902,423714547&fm=26&gp=0.png

二、初政之路

在赵何之前,赵武灵王就生有儿子,其中还有赵武灵王夫人韩氏所生的嫡子赵章,且已经被立为太子。赵何幸运之处在于,他出生的时候,韩氏夫人已经去世,他的母亲吴娃深得赵武灵王爱宠,且生下了三个儿子。可惜,惠后吴娃红颜薄命,在赵何八岁那年就香消玉殒了。不过,很有政治头脑的吴娃,在自己临死前,从不求赵武灵王的她求下了一件事:立自己生下的大儿子赵何为太子。

赵武灵王晚年最爱的女人就是吴娃,见她临死前这么请求,也没怎么考虑就点头了。改立国储,这不是件小事儿。而且,太子赵章也没犯下什么非要废黜才能惩罚的大错,所以,改立赵何为太子应该不会多么的顺利,势必遭到朝臣的反对。但是,赵武灵王一贯的雷厉风行作风,认定的事儿,谁反对估计也挡不住。所以,虽然遇到了困难,但是他还是克服了,赵何也就真当成了储君,而赵章则被废黜。此时的赵何年仅八岁,赵章应该比他大十岁左右。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才当了二年太子的赵何继位做了赵王,赵武灵王退位做了主父。赵何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却很聪颖,明白自己的王位并不稳固,所以努力结好群臣,将权力下放,让群臣感受到赵王的尊重。即位初期,赵何将肥义、周袑、公子成、李兑、信期、高信、韩徐为等文武大臣均授予要职,表示出充分的信任,而他们也乐于为少年君主效力。

这样一来,主父的权力就逐渐被架空了。作为退二线的老领导,主父的年纪并不老,还只有四十多岁,权力欲望正强的时候,猛然间如此,十分的不习惯。他还想掌权,但是群臣却不买账,因为国家只有一个君主,那就是赵何,尽管他年龄小。为了重掌权力,主父利令智昏,怂恿赵章起来与赵何争权夺利,妄图以此来充当协调人,把已经让出去的权力要回来。可是,赵惠文王赵何不同意,群臣也不同意。

后来,便出现了在赵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沙丘宫变,赵章一党被剿杀,主父被困饿死。沙丘宫变后,赵何虽然巩固了王位,但是主父的英年早逝,对于赵国和赵王来说却未必是好事。因为只要有主父在,赵国朝臣中无人敢擅权,但是他死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沙丘宫变,死的人中,也有肥义。

肥义早在赵武灵王父亲赵肃侯在位时就十分得志,被委以重任,是三朝重臣,德高望重。肥义一死,公子成被委以重任,为相邦,封安平君。公子成是赵武灵王的叔父,是赵惠文王的大父。爷爷做相,孙子做王,且孙子年幼,朝政大权自然被爷爷所专。公子成死后,李兑又接着专权,赵惠文王形同傀儡。赵惠文王一直在瞅机会,想一举夺权。不久,机会来了。

赵惠文王十二年,苏秦发起合纵攻秦运动,李兑大力支持,但是,赵国大将韩徐为却建议联燕抗齐,发生了冲突。后来,在韩徐为等人支持下,赵惠文王罢免了李兑,重用自己的弟弟平原君赵胜为相。自此,二十二岁的赵何算是彻底把控了国家大权。

u=2969321532,1135700381&fm=26&gp=0_副本.jpg

三、治世之路

赵惠文王在位时期,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善于用人,朝中确也人才济济,多为一时之选,文有平原君赵胜、平阳君赵豹、蔺相如等,武有韩徐为、廉颇、赵奢、楼昌等。赵惠文王不但善于发现人才,更善于使用人才,对于自己的朝臣,他给予较高的待遇和充分的信任。此外,赵惠文王还乐于听取朝臣们的不同意见,善于纳谏。

赵惠文王主政期间,赵国在列国中继续发挥着大国作用和影响,加入到苏秦发起的合纵攻秦运动中,迫使秦国取消了“西帝”的称号,回归王位,还收复了之前被秦国攻占的王公、符逾城。不久,又参与五国伐齐之中,在乐毅的主持下,赵国廉颇督军攻克阳晋,而后又与燕军联合进入临淄,将东方首富齐国重创。

赵惠文王时期,赵国不断进攻魏国、齐国,攻占了大片领土,国势蒸蒸日上,逐渐成为关东六国中唯一能与秦国匹敌的大国,也成为秦国东出的最大障碍。在对待秦国冒犯时,赵惠文王也毫不软弱,“和氏璧”风波时,他毅然派蔺相如到秦国去,就是要让天下人看看赵国的胸襟与胆量。而最后,蔺相如的不辱使命,给秦国的强权和仗势欺人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之后的渑池会上,赵惠文王带领蔺相如等人更是用超人的才智与胆略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宴会上,秦王请赵王鼓瑟助兴,赵王恐却之不恭,就鼓瑟一曲。秦国御史却记道:某年、月、日,秦王令赵王鼓瑟。对于此等明显挑衅和侮辱,有损国家尊严的事儿,蔺相如等人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便“强”秦王为赵王击缶,挽回面子。

蔺相如如此对待秦王,秦国大臣自然无法心平气和,当场予以反击:请赵国献出十五座城来为秦王祝寿!蔺相如的回击则更加有力:赵国出十五座城为秦王祝寿可以商量,不过有一个前提,那便是秦国需要把咸阳城献给赵国,为我们赵王贺寿!秦王虽恼怒,却也知道廉颇带领大军在边境做好了作战准备,自己倘若扣下赵王,也捞不到什么好处,毕竟赵国不同于楚国,而这位赵王也不是当年的楚怀王熊槐,况且又有蔺相如、信期等文武大臣随驾,只好礼送其出境。

赵惠文王治下一班文武大臣,在他的强力领导下不仅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于治国理政上也毫不含糊,将国内治理的井井有条,赵国国势日盛,迎来了鼎盛时期。他在位的三十多年里,赵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军事勃兴,综合国力持续提升,成为当时除秦国之外,列国中最为强大的地区大国。

u=1273333811,2214264650&fm=26&gp=0_副本.jpg

为何赵惠文王被称为一代明君呢?主要是因为他打造了赵国的盛世时期。赵惠文王执政期间,不仅选贤任能,而且虚心纳谏,优秀的文臣武将辈出。像大家所熟知的蔺相如、廉颇、平原君、赵奢等名人,都出自他统治时期。而且他先是与燕、韩、魏、齐五国联兵抗秦,迫使秦王废除帝号,收回之前被秦夺走的王公、符逾。然后又联合秦、燕、韩、魏四国举兵伐齐,使赵国跃居山东六国之首。正是因为他从谏如流、赏罚分明,所以才使赵国在与强秦的抗衡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后人才称他为“一代明君”。

标签: